网上怎样发表言论才能滴水不漏?建议以写论文的方式要求自己
2021-08-30 16:59:57
文章来自 | 毕导
最近网上各种事件风云变幻,网络环境也是日益严苛。
很多时候你发表言论一个不周全,或者你过去发表言论一个不周全,就很可能引来争议,给生活徒增烦恼,甚至从此失去生活。(本文所提言论仅指代网民日常发言评论,没有为任何人洗白的意思)
标题,在论文中是对全文的总结,需要提纲挈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态度,同时还得含蓄内敛。
比如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颠覆了牛顿经典力学的世界观。但那篇论文标题叫《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学术气息十足,而且一个论字,表达了自己与大家虚心讨论的意愿。但如果他论文标题叫《我的相对论,干翻了牛顿》,观众就会觉得你谁啊搁这Rap Battle呢?
因此,我们在网上发表观点时,也可以在最前面写一个标题,表明自己的基本观点和平和的立场。千万不能直抒胸臆,一定要进行语言的包装。
学术表达:《一个平和中立的纯路人对于XX事件一点微不足道的观点》
实际含义:发个评论
学术表达:《对于某网友不具有正常思考能力的可能性探讨》
实际含义:他是傻X
学术表达:《浅谈某网友言论在法理情三维度上的存在合理性》
实际含义:他说得对
原文:毕导路遇正在行窃的小偷,勇敢制止,并将其扭送至派出所拘留。
关键词:毕导 行窃 拘留
提完关键词,一个路见不平的故事瞬间变成了锒铛入狱的故事。你以为能上《感动中国》,其实网友想让你上《今日说法》。
原文:毕导喝了口水,转头又投身于紧张刺激的论文写作中,直到天亮。
关键词:毕导 水 论文
提完关键词,一个勤勉向上的学术新星摇身变成了糊弄划水的学术辣鸡。原本论文能发SCI,现在发到校园早报都被要求撤稿。
这哪还是滴水不漏?明明是竹篮打水都在漏啊!大家一定要引以为戒!
西瓜是中华民族的国民水果,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1]。但就西瓜是用勺舀着吃好还是用刀切着吃好这一问题,大家的想法各异[2]。勺派网友认为,用勺吃更显整洁干净,不会弄得汁液四溅[3]。但刀派网友认为,用刀切开吃更能与他人分享,增添愉悦氛围[4]。截至目前,前人尚未对此形成完整全面的见解。笔者在经过一番理论分析与实践检验后,得出了一些全新的看法。下面分享出来,供大家参考指正。
参考文献: [1]赵姜, 张琳, 王志丹,等. 我国居民西瓜消费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蔬菜, 2013(06):23-29. [2]微某网友.《#西瓜应该用勺舀着吃还是用刀切着吃#话题讨论》[W].微博,2021(8) [3]勺派网友.《用勺吃才是YYDS》[W].微博,2021(8) [4]刀派网友.《用刀吃AWSL》[W].微博,2021(8)
5、研究方法
其实本文主要研究方法已经完全蕴藏在本文里了。总结起来就一句总结,那就是
全面,全面,还是踏马的全面
只有我们尽可能全面地评论,我们才可能评论得全面。只有方方面面都考虑,才能考虑到方方面面。只有说得滴水不漏,我们才能滴水不漏!
当然,考虑该法在实操中的困难性,所以本文又补充提出了“文本翻译法”。
如果你担忧该发言会遭遇特别大的争议,可以翻译成英文后提出;如果怕遇到特别大的争议,可以翻译成拉丁文提出。比如你想让对方别说了:
这一方法的优势在于增加对方阅读难度,提高反驳门槛。你还可以再提高一步,用文言文发言,例如:汝等小儿,安敢在此嘤嘤狂吠?甚至直接使用甲骨文,无人敢拦
闭 嘴
6、结论
关于本文结论,笔者总结出的结论是:千万不能给出明确的结论。
比如就“西瓜切着吃好”还是“用勺吃好”这一问题,不能单纯地定性为“切着更好吃”,一旦定性无异于给自己立了一个靶子,会引来另一派的口诛笔伐。
正确的结论应该符合的标准是:模棱两可,含糊不清,说了等于没说。比如
这个西瓜切着吃还挺好,用勺吃也不差
豆腐脑甜的很好吃,但咸的也不难吃
这个人TA大有问题,但可能也没太大问题
......
这样就算对方想骂你,也难以下口,因为根本没有切入口。
如果你不满足于此,硬要给出一个结论。那么笔者的建议是:尽可能多的增加定语,给出足够具体的情景。如你想表达西瓜切着好吃,那么你的话术应该是:
针对2021年8月30号下午4点10分32秒本人于海淀菜市场进门第一家水果摊购买的位于二排三列的一个品种为“京欣一号”的西瓜,本人于2021年8月30号下午5点整用刚买43天的陶瓷水果刀切着吃时,觉得切着更好吃。特此声明,本人不对此结论的复现性做出承诺。如果你觉得用勺吃更好,本人予以充分尊重。
总之一定要明确时间地点人物对象,定语越长,你的网络生命周期越长。评论结尾一定要展示对其他观点的兼容性,展示自己谦卑的姿态。
7、展望
论文中的展望,往往包括:全文的总结、对未来的期许、对本文缺点的陈述。在网络发言中,最后的缺点陈述至关重要,你骂自己的越多,别人能骂你的就越少。
比如本文就如何发表滴水不漏的网络言论展开探究,并提以“文本翻译法”等应对当前网络环境。但仍存在以下几个缺点:一、时代局限性,不具备长期指导意义;二、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本文所有观点只是基于笔者当前了解的信息;三、当下个人综合素质的局限,文中观点受到笔者当下知识水平和个人情绪影响。
期待后人可以在此方面展开更为详尽的研究。本文如有不妥,请编辑部予以撤稿,请博主予以删评,请网友予以谅解。
(本文发之前笔者也审了50遍,删了2000字,如还有不妥,我再改改)
8、免责声明
在许多论文中,结尾会附一个“Declaration of interest”,表示自己搞这个学术研究的背后没有什么利益问题,论文是客观公正的。
我们发布言论也应如此。毕竟言论在传播中很容易发生形变,有时候你只发了几个字,但可能会被联想、扩写成一整个阴谋故事。比如你只发了个西瓜熟了真好吃,就可能被人说你是为刘华强洗地、你和孙红雷有利益纠葛。
因此免责声明,就是我们发言时的最后一层保险。把你的发言牢牢框死,从而斩断大家可能有的想象。
比如下方是本文的免责声明,同时也可以作为模板,供大家复制粘贴使用。
以上全文仅代表本人在2021年8月30日下午5点整时的想法,上述言论也仅代表本人在当前这一事件中的看法。本人发表该言论,纯属自己闲得慌,以上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实用建议,不倡导大家学习。如有人在争论/模仿/讨论等过程中受到伤害,本人概不负责。
本人承诺,以上言论纯属自主行为,绝对没有接受任何机构/团体/个人资助,与外界无任何利益相关。发表此言论产生的一切流量费用由本人一人承担。本观点确保为本人首发。特此声明!
9、致谢
回首这两天我撰写文章的时光,仿佛提起笔开头的场景就在前两天,真是光阴似箭啊!一转眼文章已经接近尾声,写到了致谢部分。
和大家的论文致谢一样,评论致谢也有常规的套路,我给大家来个示范:
首先非常感谢网友,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付出了很多的精力,百忙之中抽时间和我们进行深度交流,毫不吝啬地指出我们言论的不全之处。敦促我们不断反思,不断打磨自己的表述,约束自己的言行。
其次我要感谢B某、抖某、快某、微某、知某(以上排名按照首字母顺序排列,不分高低)等,给我们打造出了一个持续输出言论、不断碰撞观点的平台。
我还要感谢法拉第,冯·诺依曼,图灵等伟大科学家,是你们用天才的头脑为今日的环境创造出了客观物质条件。
最后感谢宇宙在大爆炸后碰撞出了生命的起源。
至此,恭喜你,已经学会如何发表一篇滴水不漏的网络评论了。
参考文献:
[1]部分网友.《2021全互联网发言大赏》[I].全互联网,2021
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