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
科技新鲜事
互联网槽点
趣味科技
DEBUG TIME
平行时空
游戏
视频
公里每小时
资讯
快讯
专栏
投诉&爆料
创作者招募
扫码关注公众号
@差评君
点击前往
@差评TV
点击前往
写了5000篇文章后,我们决定出本书。
2021-05-16 00:00:00
文章来自
|
差评
收藏
微信扫一扫分享
分享
Hey,你好哇,我是韩飞。
现在看文章的你们应该没有人认识我,但曾经,我应该是在差评最了解你们的那个人。
那段日子,你们发在后台的消息都是我在回复,你们在差评上看到的每一篇文章,都会先经过我这边的审核和修改。另外,我在微信上加了近千个差友,每晚发文后,不少差友会在半夜私信我读完文章的感受,以及“ 嘲讽 ”哪篇文章又有了错别字等等。
我当时的岗位是责任编辑,要做的工作还有安排节假日的值班。
哦,对了,说句笑话:2018 年 9 月 25 日那天就是我在值班
这会儿的我有亿点点紧张,甚至还想再啰嗦一会儿,但防止你们都跑光,我就直奔主题:
我们差评出了自己的第一本书!
话不多说,上图。
书名叫做《 造浪者:互联网大佬们没告诉你的事都在这儿了 》,是由差评团队和浙江文艺出版社进行策划,差评的编辑们齐心协力完成。
《 造浪者 》记录了彻底改变现代世界的 22 个科技互联网先驱人物的生平故事。
关于这本书具体写了啥,可以看下面这张剧透图:
这本书里提到了很多大佬不为人知的一面。这些大佬,他们是互联网时代的幕后推手,是硬核偶像,是浪荡玩家,
同时,他们是我们生活中最熟悉的陌生人。
我们都生活在互联网大厦里,
搭建这个大厦的人是谁?他们是怎样的人?这个大厦是如何被搭建起来的?
这些互联网大佬们曾没告诉我们的事,本书将给你一个答案。
请大家放心,虽然它是一本群星闪耀的传记合辑,但它并不是一大碗地摊儿鸡汤成功学。
这里面只有真实的故事,幸运的是,这些大佬们的生平故事比网络爽文还要精彩。
到了这儿,如果你对这本书已经有些兴趣,可以点进下面的小程序进行购买。
今晚,《造浪者》正式上市。顺带提一嘴,现在购买可以享受五折优惠。
不过我建议你可以再等一下,我还想跟你们讲讲这本书背后的故事。
在做这本书之前,我们给自己提了两个要求:
要有趣,希望我们的小幽默可以成为大家读书时的兴奋剂。
要用心,要比写差评文章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打磨好每一篇稿子。
从来没有接触过图书行业的一群理工男,第一次做书真的感觉挺难的。
不过,可能
男上加难
这个组合真的有一种魔力,能够激发我们去做一些创新的事。
大家都知道,看书是知识的获取,
那我们也可以理解成是一种信息的载入。
为了实现这个寓意,我们把页码和互联网里的“ Loading ”状态相结合,设计成了进度条的样式,你每读完一个章节就会距离加载完成更进一步。
为了让大家在阅读时感觉更加轻松,我们参照在差评写文章时的习惯,在一些需要重点强调的部分加大加粗变色,重要的信息一眼就能看到,时间长了眼睛也不会觉得累。
除了图中的青色,我们还选择了洋红进行撞色。这两种颜色在我们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会经常看到,
现在也被运用到很多的潮流文化中,非常赛博朋克。
作为一本讲述互联网历史的书,如果只是单纯的文字,可能没办法让大家拥有一种沉浸式的体验。
所以,我们翻遍了互联网,找到了大量的、拥有时代烙印的图片贴在文中,
整书全彩印刷,希望能最大程度的还原时代的样貌。
在写稿的过程中,我们接触了很多上世纪 60 年代的文化,有一天,我们意外的发现将当时盛行的波普风格与书中的人物搭在一起很有感觉。
于是,我们设计了 22 张人物图片插在了每个章节的开篇,我们的设计师还在每张图片埋了彩蛋,希望你读完内容后再回看这些图片,会有一种“ 哇哦 ”的感觉。
图书封面前前后后一共设计了 21 个版本才确定下来,大概这一切都要怪我给设计师提了几个非常玄乎的要求:让读者看到封面后心情是愉悦的,让读者能感受到青春气息,让读者觉得这是一本有趣的书。
公司的油头设计师听完后脸都绿了。
一直在进化的图书封面版本 ▼
但,他还是把我们的想法实现了。
我们认为最终的封面具有一种打破常规的感觉,愿你能喜欢。
最后,出于私心,为了让差友们食用到原汁原味的差评内容,我们甚至将小光头也加了进去。
这可能才是真·注入灵魂。
我们以上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想尽办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让这本书好看一点,
期望你在看书的时候,能感受到来自一群互联网理工男的浪漫。
按照我们最初的预期,这本书应该是在去年国庆期间和大家见面的。但由于各种原因,拖了一年多的时间才正式上市。
那段时间,编辑同事们白天要给差评公众号写稿,只有下班回家后才有时间写书里的稿子。看着他们新买的手柄日渐落灰和显著后移的发际线,曾经身为一个责编的我,竟动了恻隐之心。
这就导致 Deadline 机制完全失效,拖稿有了正当的理由。
不过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家在写稿之前要看大量的传记、纪录片还有访谈记录等才能“ 动笔 ”,消耗了大量的时间。
比写稿更让人优伤的是改稿。
动辄 10 遍起步的改稿次数,达到了我在差评做责编期间敢想而不敢为之的高度。
为了真实模拟读者的阅读体验,
我们看稿、改稿通常也会打印在纸上 ▼
那段时间,我被编辑们形容成一个只在夜间出来吸人阳气的黑山老妖,贪婪地把每个编辑身体都榨干。但黑山老妖也有底线,他们博学多才与机灵怪鬼的灵魂我丝毫没碰,而是帮助他们将其都倾注在了这本书里。
大家当然也有过疲惫的时刻,但在稿费发放的那天全都消解掉了。
把稿件正式交给出版社后,这本书的工作才算完成了 1/3 。初稿后面还有二稿三稿(此处指的是出版社改稿,前面是指我们内部改稿),稿件定下来后还有三次校对。整个过程就像取经一般,总是在你以为快要修成正果的时候,就有妖精冒出来捣乱。
在基本定稿之后,和我对接的出版社的编辑老师跟我聊天,她告诉我,看完了整本书后,之前对互联网一点都不感冒的她,现在在网上偶尔刷到的科技新闻,也能理解这大概是怎么一回事了,用她的原话就是,“ 有一种融会贯通的感觉 ”。
这让我们很兴奋,我们正是想
通过书这种载体触达更多本来对科技互联网不了解的人,成为他们认识科技互联网的台阶。
也许未来世界的某个科学家,儿时就读过我们这本书,因此种下了一些种子。
关于书名,我们曾想了很多很多。我最开始想到的是《 麻瓜时代 》,麻瓜寓意着在现实中不会魔法的人类,而书里面的这些大佬,通过科技,让现代人类掌握了被旧时代人们当作“ 魔法 ”的技能。
而这和差评君提出的
“ 科技是麻瓜的魔法 ”
的Slogan非常契合。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小黑胖,他听完后对我说:舔的可以,真有你的。
忽略我的韩式字体 ▼
最后我们经过了数月的讨( zheng )论( chao ),选了现在这个最像书名的书名:《 造浪者 》。
这是对这本书意象最完美的表达——
没有造浪者,就没有网上冲浪的我们。
图书介绍部分差不多结束了,如果看到这儿,你还没有产生过一丝丝购买的欲望。
咳咳,我知道是时候该上价值了。
1987 年,还在武汉大学读大一的雷军在图书馆看了一本书,看完书之后他激动不已,在深夜的操场上走了一圈又一圈,当即立志未来要创办一家伟大的互联网公司,创造出伟大的产品。于是,有了金山、卓越网和现在的小米。
让雷军内心燃起熊熊烈火的书叫做《 硅谷之火 》。
1984 年出版的《 硅谷之火 》 ▼
这是一本特别棒的计算机科普类图书,里面介绍了比尔·盖茨、乔布斯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传奇人物的创业故事。在 20 世纪末出版时引导了一大批有志青年去创业,掀起了一波巨大的互联网浪潮。
30 多年过去了,《 硅谷之火 》书里那些特立独行的人以及让人热血沸腾的事,已经很少有人再提及了。
推进世界改变的人不应该被忘记,更不应该被漠视。
于是,就有了《 造浪者 》这本书。
有人把这个叫做致敬。
我的理解是,薪火相传。
我们深知这本书可能达不到《 硅谷之火 》《 人类群星闪耀时 》这类时代巨著的高度。但是万一,我说万一,它也能够让你去学校的操场走上几圈,思考一下未来的自己和世界,这本书的存在就是有意义的。
最后,不妨我们在这立下一个约定,如果这本书对你起到很大帮助的话,希望你能带着自己的感受来到差评,我们想请你吃顿火锅,顺便听听你的故事。
另外,我还想讲一个小故事
这是我在印刷厂拍到的画面
印刷工人手中拿的是随书附赠的互联网编年史
当他从随意一瞥,到静静地坐下来看完全部内容的时候
坦白讲,我长舒了一口气:
我们的头发果然没有白白牺牲,我终于可以回家打游戏啦
最最后,愿你也永葆一颗赤诚之心
评论
0/500
登录
后才能评论哦~
暂无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