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骂方方

2020-04-17 11:58:55

文章来自 | 一本黑

收藏
分享
【黑话连篇】
该栏目更多的是揭露事件或对事件的看法,以达到让人精神升华的目的。
 “方方,你欠武汉人民一个道歉。”

 
有读者在后台催我,什么时候可以讨论一下方方事件,别急,这不就来了么。
 
先和不明觉厉的读者讲一下方方日记是个什么东西。
 
一个前作协主席,在1.25日正月初一开始记录武汉,写到3.23日为止,以她伤春悲秋、举重若轻的写法,把武汉描绘成一个人间炼狱。
 
如果有想看的,可以自行微博搜索,虽然日记现在看不见了,但是她其他的简单记录和网络撕逼都还在。
 
现在微博上残存的,是一些她面对外界质疑的发声,里面铺满了她模糊重点的解释和声东击西的文字游戏。
        
其实方方日记,有人恨,就有人爱,本不打算成文。但是目前事情的发展超出了一篇文学作品的范畴,所以忍不住写了出来。
 
方方日记
 
方方日记是什么,是一个有社会地位的作家,进入湖北第一线,自称是要记录湖北第一线的情况。
 
往大了说,这是一部十年、二十年以后当人民回忆起来可以去查阅的历史资料;往小了说,这至少是一部真实的记录。
 
往电影里说,叫纪录片;往论文里说,叫引用论证;往照片里说,叫写实记录。
 
给大家节选一段,体会一下文笔和描写,如果瞎了你们的钛合金24k双眼,记得瞎之前点一下在看,我不背这个锅。
         
多么像高中语文的阅读题。方方写的都是真的,但是通过文章的基调,以及词语、表达等春秋笔法的运用,整个文章就显得令人悲愤和绝望。
 
我给大家改写一下第一段,如下:
 
昨天天儿还好,今天竟然阴了!哇,武汉终于下雨了,武汉的樱花最需要春雨了。不知道是哪位记者拍了樱花的照片在网上传阅,因为疫情,樱花道不再熙熙攘攘,这样樱花简直美得无可挑剔!
 
这下大家懂了么?文字是有感情的,主观的表达并不能代表客观的纪实,不然文学里不会有新闻纪实这个分类。没得感情的记录机器,才是真正的记录者。
 
       
方方本人很明白,她和舆论的争夺焦点并不在这里,她也不怕网友口诛笔伐的骂她不真实。
 
方方日记,全篇都在质问武汉的公务员,指责他们的不作为。看到武汉堆砌的手机,武汉的人人自危,武汉状况惨烈。
 
这是事实,不是纪实
 
        

另外,方方是怎么写出日记的,网友们统计了她的常用词汇,相当程度的占比都是道听途说,并不是亲眼所闻,抱怨吐槽类的情绪表达占了绝大多数。
    
图片来源 微博景元第 司马3忌
 
还有一个词出现的频率很高,叫做“记录”。
 
记录这个词什么意思,客观的,实际的,虽然不是用了记录两个字就一定要被定义成“客观”,但是这个情感方向是怎样引导的非常明显。
 
这么大人了还喜欢玩儿文字游戏?那你追我吧,追到了我就让你啪啪啪。
 
这是我打你的声音,不要误会。
 
坐在大别墅里闭门造车的记录,好玩么?    
     
在疫情爆发最严重的武汉,我不否认,有相当部分的人面对死亡,面对生离,面对物价上涨和买不起吃的,面对流离失所,面对降低工资。
 
这些人对于上级,一定是有怨言的。我们同情个体的痛苦和悲伤,正如那句话说的一样“并不是死了两万个人,而是死了一个人这件事,发生了两万次。”
 
可是,终究不是真实的武汉。方方这么写出来,武汉的天仿佛要塌了。
 
但实际上没有,武汉人民虽然苦,但等来了欣欣向荣的春天,和那一碗热干面。
 
方方的作品,总结起来是这样的:只写最惨痛的真实,省略积极的部分;用阴郁的写法,让这件事看起来更惨;用自己的权力和地位,让自己的东西广泛传播。
 
       
 
为啥骂她 我真的很想骂她
 
了解一本黑的人都知道,一本黑的立场通常都是自由的,对欲望,对喜好,对态度;很少因为主观上的爱憎去批判。
 
如果《方方日记》没有过度引导舆论,我不否认她的日记会成为武汉最难期间最难的那部分人的缩影。甚至可以让我们的上级部门去反思,去记录,去阵痛。
 
在一开始,我也是觉得,我的个人好恶,没必要去写出来。
 
直到方方日记火速在国外出版。
        
首先大家要共识两件事,第一件是我国在世界上的舆论环境并不好,因为众所周知的存在,我们并不能随心所欲的使用国际上通用的社交软件。
 
第二件事,是关于武汉,没有某些媒体只“报喜不报忧”的那么好,也没有方方笔下“残忍、黑暗、邪恶”这么坏,就是一群普通人手忙脚乱的,以并不专业的方式,比较混乱的扛过了这一场战斗。
 
西方最近狗急跳墙开始变本加厉的不要脸,从一周N熔断,再到整个国家都停工停产,西方的钱没了就开始不要脸的打中国的主意,嗷嗷的索赔。
 
H1N1的时候也没见你们赔别人钱啊,反倒是修改世界卫生组织的章程手快的一B。
 
西方媒体最擅长空穴来风,如果《方方日记》被当做反华势力的武器,挑出日记里每一个自己需要的角度,去抹黑中国,你拿什么赔。
 
哦,我忘了,方方还吃了体制内的饭。
        
还是那句话,主观发泄的东西被当做客观记录的文本,我可以在这一个字一个字的写,外国媒体听你解释么?
 
伊朗开着支付宝要中国网友捐助,这两天转头就说中国信息不公开,举国抗疫,您贵为前省作协主席,在这咔咔咔的抹黑。
 
nice。
 
最后,出版业的流程不知道大家清不清楚,现在拿个书号比一夜暴富还难。方方日记又以坐着光速火箭的速度出版英文版和德文版。
 
童话大王郑渊洁在微博发声,说他的小说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才在国外出版,因为翻译难度较大,还要经过十几道工序把关、完善、校对、设计板式和封面。
       
 
人家有通天本领,我等遥不可及。
 
4.15号,纽约时报发表了关于方方日记的文章,题目是《她记录了一本中国流行病日记,现在她遭遇了一场政治风暴》。
 
我们都是狂热的民族主义者,方方遭受到了暴力和极大的谴责。报道还称方方日记是“上千万读者的必读之物
       
       
       
 
给我气晕了。
 
不必装成英勇女战士的样子来对抗国家,本来吃的就是体制这碗饭。持不同意见的人,被打成了激烈的民族主义者,发个P的声。
 
这就是《方方日记》受网友诟病的地方,在外网上架的宣传里,方方化身女战士深入疫区,方方口中的恐惧、沮丧、愤怒变成了所有武汉人民的声音,极大程度上忽略了武汉甚至全国人民的努力,并且暗示,这是一种记录。
 
怪诞和反乌托邦,我tm气醒了,嘴长在你身上,说什么都行,知道你们姓资,可以随便BB。
 
可是百米冲刺递刀的,是我们的人。
 
文字游戏里的熟能生巧
 
主观记录的感受替代纪实作品的结果是什么。
 
一线医护的声音听不到,武汉人民的声音没人记住,你在微博公众号各大社交网站帮忙转发的求救信息被忘记,取而代之的就是别人扔了本书在你面前,叫《方方日记》。
 
网友说:建立在道听途说和谎言基础上的日记,很难真实记录历史,最后变成只是让全民围观的一个作家的情绪与三观而已。
 
       
 
如果只是围观,没有人会有如今的舆论发酵给你,第一是发了武汉财,第二是会忽悠很多不知实情的人,第三是被有心之人利用。
 
各位觉得,该骂吗。
 
全民抗疫的关头出来瞎跳脚,没不让你丧完了骂人,大家都听丧的。掰扯字眼是感受,但实际上觉得自己在客观记录。
 
大家都学了几十年中文,这是在和谁玩文字游戏呢。
 
另外,这件事儿她干了也不是第一次了,熟门熟路的。
 
    
2017年她就这么干过,只不过人不红,没人给她眼神。
 
蹭了疫情的热度,给了脸了。
 
举国上下都在抗疫,捐款捐物自我隔离,有人打着深入疫区的旗号,给病人和志愿者点了个赞,然后反手往太平洋对面递把刀。
 
哦,最后,人血馒头吃完了,还要吃国家用血泪抗疫酿出的成果。
 
    
鲁迅听这话都要哭了,学医救不了中国人,于是鲁迅弃医从文,现在学文也救不了国家了?
 
说到底,一步登天变成了声名远扬,响彻中外,深入疫区的独立女作家。
 
如果真的被西方的媒体利用,方方女士就有可能会变成海外势力的座上客,而我们给了她讨论度超高舆论的网络P民,就是被她方太公钓鱼了。

文章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差评立场

评论

0/500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