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试药,拿命换钱,试药人的“暴富”背后,有多少吸血鬼

2020-04-09 11:58:15

文章来自 | 一本黑

收藏
分享
【黑话连篇】
该栏目更多的是揭露事件或对事件的看法,以达到让人精神升华的目的。
武汉人民已经踏出家门,热干面已经慢慢苏醒,除了固定相声选手川普的每日迷惑行为,好消息越来越多。
 
新冠疫苗的临床试验开始稳中有序的进行,陈薇少将注射了第一针新冠疫苗。
 
侠之大勇者,为国为民。国之重器带头试验疫苗这事儿,陈薇少将不是第一个,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早在六七十年前,顾方舟先生和他的团队研制脊髓灰质炎疫苗,他和不满一岁的孩子先后以身试药。最终有了那颗小时候吃过的甜甜的糖丸。
 
 
甚至年轻的读者都没有吃过,在2000年,我国已经消灭了脊髓灰质炎,成为了无脊灰国家。
 
这次疫情的感染之广出乎所有人预料,大家对疫苗的关注史无前例的超过了其他任何一次传染病,不断有媒体、个人博主进行相关事件的曝光。
 
透明的试药环节极大程度的安抚了不安的人民,大家一起期待着试药的成功。
 
可是,需要试药的不单单只是新冠肺炎,市面上的新药在流通之前都需要试药的过程。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钱的地方就有空子可钻,试药的志愿者固然可敬,但是为了利益而经常去以身试药的,我们称作职业试药人。
 
       
 
职业试药人
 
试药本身不是错,是医学临床研究的一部分,通常试药人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健康的志愿者 、二是病人。
 
危重病的病人试药就不说了,这是他们生的希望。
 
但是志愿者的来头就不小了,现在大部分志愿活动背后都有中介牟利,从演唱会到体育比赛,这些赚就赚了,无非就是剥削一层又一层的廉价劳动力。周瑜打黄盖,被剥削者快乐就好。
 
职业试药人的高收入和低付出,是职业试药市场能够发展的原因。毕竟除了违法,这似乎是一条轻松快捷的致富之路。(危害后面会提到)
 
职业试药的发布信息通常是通过中介招募志愿者,活跃在微信、QQ、豆瓣里,长期招募,实时更新。
 
   
 
免费住院,抽几管血,尿几次尿,少则几千,多则几万的回报就到手了。与之匹配的高风险则被无限弱化甚至是无视。
 
我采访了几个职业试药人,给我的反馈基本都差不多
 
“第一次是因为上大学以后,需要钱的地方很多,就去做各种兼职,偶然在兼职群里看到这个消息,就决定去试试。第一次试过之后感觉还行,室友都以为我去和男朋友过周末了,只在医院住了两个晚上,没什么不好的排异反应。后来停不下来了,因为身边都是有钱的朋友,我不能没钱。”
 
“后来几次试药出现了头晕呕吐的问题,我难受的快死过去,但是我没办法,我不能没钱,我也没地方去挣钱,我只知道这种比较简单的方法。”
 
“一开始只是为了房租,水电才去试药的,结果后来稍微一缺钱就往这事儿上想。”


这可以说是欧皇了,至少现在看来是,毕竟我不是医生,未来几十年的药物伤害咱也不敢说。
 
有些人就没那么幸运了,在注射抗肿瘤的药物以后,出现了各种不良反应,脉搏降至每分钟40次以下,出现严重的心律不齐。几年以后都还有着呼吸不畅的毛病,经不起剧烈运动。
 
原来的工作丢了,身体情况限制了许多的工作自由。
 
 
还有试皮肤病的药结果毁了容的,全身上下哗啦哗啦的掉白屑,全身红肿的,皮肤瘙痒、溃烂的等等……
 
忽视高风险的结果就是,不怕一万,只怕万一。
 
职业试药的入坑体验也都大致趋同,要么就是穷的实在需要钱,要么就是被物欲迷了眼。文化水平和社会经验没那么多的人通常最容易踏进试药的大坑。
 
说几句题外话,有些大学生是虚荣入坑,但有些人确确实实是被骗了,我们不能忽略这样的少数派。在大学里,不仅仅是试药,卖卵、色情语音等“兼职”都有眼花缭乱的名目来等着你跳坑。
 
新生加入的学生会、社团不一定靠谱,学长学姐也只比你大一岁,有的是傻,有的是坏。
 
学生会还能骗人?学生会还能干这个?
 
emmm,确实能。我本科好歹也算个吊车尾的双一流,学长就把新生骗到上锁的小黑屋里读色情语音去了。目的不明,原因不明。

 

当年老黑我也是提着刀的莽夫一个,一脚就把办公室门踹开找人算账去了,无官无职,说法没讨回来,上了校学生会的黑名单,以至于之后找谁都发现自己被拉黑了,tmd真惨。
 
艹,我现在想想还来气,真没和大家开玩笑,该注意的通通都注意了。兼职群、联盟群、各种社团,都是高发区。
 
和抽烟、喝酒、甚至吸毒的人一样,职业试药人们大多都会半途醒悟,但并不会迷途知返。如果说第一次试药是为了解决“燃眉之急”,但是试药的“成瘾”性才是害苦试药人的元凶。
 
一本黑翻来覆去讲了许多故事,黑暗总是逃不过欲望二字,我们却总在与控制欲望进行搏斗,挺没劲的,我怕你们看多了烦。
试药中介
 
职业试药人以身体健康作为交换,获取酬劳的方式如果还算自作自受,别人管不着。
 
那中介就是辣鸡,啥人都能试药,啥人都能往里放。
 
讲道理,有后遗症的人虽然是奔着钱去的,但好歹算以身试药,要说为临床医学做出了贡献,也不算过分,但是有些人根本tmd就不是这么回事儿。
 
和中介熟悉了之后,体检项目就是在走过场,上面那位心律不齐的大哥,因为和中介熟,时不时的还能接到一些试药的活。
 
当然,获得报酬的价格会被玩命压,毕竟主动权在中介。
 
 
有些中介为了以低成本的价格招收试药人,不惜教人作假。职业试药人当然无所谓,毕竟他们是来挣钱的。
 
大多数药的临床试验,都会要求忌烟酒,常年吸烟酗酒的人是不能通过临床试验的。在尿样里滴几滴白醋,就能通过检测,进入合格队列进行试药。
 
如果尿样有其他原因不达标,比如糖尿病之类的,只要偷偷打声招呼,就可以藏一小瓶别人的尿样,趁机偷天换日,躲过检测。
 
如果你不巧刚刚打过针,肯定是不能通过的。拿粉底遮盖住针孔,是最简单实用的办法。
     
筛查针眼
 
如果有大型的联网试验,那就用假身份证来参与多个试验,这样可以赚更多的钱。
 
体检是试药的第一步,也是最容易造假的一步,中介提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渠道和便利,职业试药人提供健康和欲望。
 
一拍即合。
 
当然,在试药过程中,也不是百分百的尽职尽责。减少药物的用量,临床效果虚报,都是试药人惯用的招数。
 
 
所谓的健康体检标准,其实也是药厂为了图省事儿,用来圈钱的闭环。相对健康的人,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较少,能够让新药尽快的通过人体试验并且上市,所以会规定相对严苛的标准。
 
到了中介这里,中介不对试药结果负责,当然是人找齐的越快越好,所以不再在意试药者的健康状况。

 
受害者在哪里
 
如果职业试药人再惨都算自作自受,真正的受害人在哪里?
 
临床病人首当其冲,药物的危害是让他们要面对的是并不准确的试验效果和未知的副作用。
 
其次,还是临床病人,他们不仅是新药的受害者,早在试药环节,他们便已经被职业试药人所害。
 
药厂需要健康的人进行临床测试,所以这些真正病人的试药机会被压缩和掠夺,他们是用过市售药且耐药的人群,按理说是最合适的临床选择。
 
也正是如此,他们也延误或者失去了新药救治的机会,毕竟很多人等不到新药上市。
 
 
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绝症的治疗上,因为是绝症,新药对他们来说是生的希望,所以会看到很多绝症患者免费参与试药的试验的状况。
 
而从药厂,中介,职业试药人的一整个灰色产业链闭环,让他们失去了这样的机会。
 
还有真正的受害人,其实也是试药人本身。
 
一般治疗情绪疾病、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这种,都算是能够很快满额的试药机会。但是像癌症这一类的高危试药,职业试药人并不想为此而送命,因此高危类的试药经常招不满人。
 
中介会怎么做呢,提升价格诱惑?
 
果然还是我太天真了,中介反而降低了价格,来欺骗试药人,让试药人误以为低廉的价格与低廉的风险对等,于是报名试药。
 
 
我还是低估了他们的恶心程度,说句难听的,拿钱买命都不给钱的。
 
也并不是所有试药人都是如此,我们所爆出来的是灰色产业链里的灰色现象,也有正规途径的试药方法,和很多更无奈的需要钱的人。
 
一本黑的读者通过留言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能够更多的了解到试药的途径和其优劣,但为了母亲和生命,他还是做出了试药的选择。
 
“当年我妈生病大笔的花费下,我也试过一次药,结果就是脾气性格极度暴躁,转氨酶一直在200-300下不来,容易流鼻血 ,特别容易困 ,性欲极度减退,至今七年了,我是个医务工作者 我没有办法,我只想让我妈活着,也想让我活着。”
 
尽管斟酌再三且只有一次,但是伤害却在长久的持续。
 

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总有出卖自己灵魂和身体的人,我们可以大声嚷嚷这条灰色产业链上的SB中介和职业试药人,但是对于急需用钱也对试验负责的人,还是要保持着怜悯和尊重。
 
如果只是出卖自己的身体,真的懒得管。但是反馈的错误数据、偏差的试验效果所造成的损失,绝不仅仅是亏钱而已。
 
那就再骂一句,天道好轮回,苍天让过谁,投胎遇钟馗……skr skr
 
资料来源:
知乎:“职业试药人”的罪与罚:7天挣10万,拿命做筹码
新京报:试药人受控中介 调包尿液帮着做假通过体检

文章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差评立场

评论

0/500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

暂无评论